中国石油建成西部大庆,加快建设新疆大庆,不仅提高了西部地区油气产量,还由此带动了西部地区炼化产品的出口和石油装备制造的向西转移,以及直接促进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助推器。
具体表现为1月至4月平均每月发生的交易项目数量大约在20起,而2014年年末的月交易项目数量约为30至50起。这些因素似乎都在试图剥去曾经笼罩在油价身上的神秘面纱。
从深层次看,壳牌公司收购BG公司客观上是存在风险的。在需求继续低迷的形势下,供给的充裕增长让油价泡沫一步步消退,以供需基本面因素为主控因素的油价定价机制正在形成。世界油气生产格局的变迁及发展环境的变化似乎也在述说着这一变化。油价对地缘政治的敏感性下降。至于这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是多少,根据EIA的预测是每桶70美元至80美元。
综合上述分析,不妨对2015年下半年的全球油气并购做以展望和预测。【长期以来,油气交易市场所表现出来的规律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投资者都愿意在低油价时期去抄底吃进资产。在理论方面,发展前陆冲断带构造变形地质理论,冲断带深部与凹陷-斜坡带油气成藏理论(机制)等。
加之地表地貌和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目前形成的钻完井及压裂改造技术尚不能完全满足我国非常规油气勘探的开发需要。加强油页岩和油砂原位开采评价技术研究,开展不同类型地热资源形成机理和富集规律研究,建立适合于不同类型地热的资源评价和选区评价方法及参数体系。中国石化资源领域需求引领了十三五科技攻关方向。三是继续发展完善以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为主导的圈闭、储层描述与预测技术,促进边际油气藏、复杂地质体的精细勘探开发。
非常规油气可动资源评价与工程技术不成熟。未来油气勘探面临的挑战:剩余资源分布日益复杂,勘探难度加大石油勘探中,受油气地质条件与资源贫富差异,以及对地下客体认知能力和资源获取工程技术能力的制约,近年来在塔里木、准噶尔等新区导向性大突破、大发现偏少,石油战略接替阵地不明朗,寻找规模储量接替阵地仍然是勘探工作面临的重点。
海相岩溶、缝洞型、礁滩相油气藏主要理论技术需求。但是必须看到,陆相主要为致密气藏,海相为超深层礁滩气藏,难度的增加对技术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日趋复杂的勘探对象和紧迫的资源发展形势,要想有的放矢地攻克科技难关,必须瞄准资源需求。勘探理论与技术需求:六类资源引领科技攻关方向东部隐蔽油气藏主要理论技术需求。
攻关目标是在我国南海等海域中推广应用,为海域盆地油气勘探重大突破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四是大力发展以提高单井产能的大位移、多靶点、水平井钻井及分段压裂、体积压裂等井筒技术,促进致密油气及低品位油气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本文作者系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专家,主要从事勘探规划研究)。进一步完善不同煤阶煤层气富集成藏机理及分布规律研究,建立适合于不同地质特点的煤层气选区评价方法。
需要攻关的技术是海域盆地油气地质综合评价及有利区带优选技术、深水钻井技术。科技攻关要学术民主、勇于实践,培育创新英才,极大地激发广大科研人员投身于石油科技事业的热情。
科技人员要通过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寻找油气富集区和高产区,争取获得新领域、新目标的突破,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西部致密碎屑岩油气藏主要理论技术需求。
一是围绕大中型油气田形成条件、油气富集规律,重点深化以源、相、位为主导的连续型油气聚集规律研究,以指导大面积、低幅度岩性油气藏勘探。在理论方面,加强多期构造体制下的油气成藏与富集主控因素认识,深化深层、超深层优质碳酸盐岩储层发育机理与分布评价研究,发展完善基于源-盖控烃、枢纽带控藏为核心的一体化地质综合研究,以及油气藏保存及保持研究。其中,油田是技术推广的核心层与实施主体,要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二是深化油气输导体系有效性评价研究,以指导远源及圈、源高度分离地区、层系勘探。新增储量品位下降、埋藏深度增加、储量规模变小成为油气勘探的常态。三是发展完善复杂地表、地质条件下的地震、非震等关键技术与配套工程技术,促进规模油气场面的发现,不断降低工程成本与油气发现成本。
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到油气勘探领域就是要争取更多更大的油气发现,走高效勘探之路。在理论方面,完善和发展海域盆地油气藏形成与富集规律等地质理论、海域盆地油气地质综合评价及有利区带优选技术。
非常规资源主要理论技术需求。总体上天然气突破与增储方向明确,目标落实,具备持续加快发展的资源条件。
天然气勘探形成了四川、鄂尔多斯盆地两大规模增储上产区和东海、塔里木盆地两大规模增储潜力区。目前对非常规资源的富集机理、分布规律、开发机理及开采技术的研究仍然较为薄弱,资源潜力不清、有利目标不明。
建立页岩气(油)富集机理及分布规律理论体系,明确页岩气(油)成藏的主控因素,完善海相及陆相页岩气(油)资源评价方法,优选有利的勘探目标,有效支撑页岩气(油)的勘探开发。二是深化剩余油气资源空间差异分布研究,促进盆地边缘、洼陷带、深部层系等相对低的层系与区带的油气发现变产品出口为产能出口,是中国石油在装备制造领域新的规划。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中亚各国,油气储量丰富,历来是能源合作重点。
一带一路需要改革创新的强大动力,在国家不断深化油气领域改革的基础上,中国石油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成为改革急行军。宝石机械与阿联酋国家钻井公司已经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依托阿联酋这一丝路经济带的关键节点,将产品辐射到中东其他地区,其产品已经成为沙特、科威特等地区石油项目的首选供应商。
6月29日,中俄两国最大的务实合作项目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国境内段开工,肩负为东北、京津冀及长三角地区输送福气的这条管道,将成为我国又一条能源大动脉。同时,以一己之力为中亚累计纳税超过300亿美元,创造3.4万个就业岗位。
东北、西北、西南、海上,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建设全面推进,成为正在加快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点。进一步向西开放,促进西部大开发,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题中之意。
继一年前向销售领域开刀,成立新的新疆销售股份有限公司之后,今年7月中旬,中国石油又与当地企业新投集团合资成立新的克拉玛依石化公司。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成为中国石油布局改革的主要试点。2014年,中亚各国经济平均增长达8%左右,远超3%左右的世界平均水平,成为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一支有生力量。中国石油积极呼应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持续需求,一方面立足国内,加快长庆、新疆等我国西部重点地区油气发展,另一方面深化与丝路沿线国家的能源合作。
中国石油勇担重任、主动作为,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积极发挥主力军作用。东北、西北、西南及海上四大油气战略通道,成为支撑我国新增油气需求的主要力量。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充足能源动力,是中国石油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任务。目前,中国石油在一带一路沿线19个国家执行50余个油气合作项目,一带一路战略能源主力军的作用不断夯实。
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发布: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达到7%。与以往不同,乘一带一路战略的东风,石油企业装备制造正在走向高端市场。